小编有个朋友也是逃离北上广一族,回到三线城市自己开了个服装店,头两年生意还是不错的;赚不了大钱,但是每个月三五万块的收入在三线城市妥妥的中产阶级了。最近几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疫情的到来,彻底把服装店拖垮了,每个月的收入不够房租的五分之一。有心转让,零转让费都没人接手,干耗着每个月赔房租进去。找到小编想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小编到服装店实地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店的确是个烫手的山芋,店铺位于一个综合商业体的五楼,楼上是影院和餐饮,店铺左的服装店已经关店了,右侧服装店门上也贴着旺铺转租。

整层楼到周末的时候人流倒是不少,进店的消费者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东摸摸、西摸摸溜一圈就出去,朋友就是跟着去介绍也没用,还招人反感。

随机抽样了几个消费者,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网上买多好,来店里就是看看样式和质量。可见电商对于实体,尤其是服装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虽说服装零售行业本身利润空间很高,但是也撑不住房租年年以50%的速度往上涨,2年房租翻一番,这还不算房租看着你生意不错临时涨价的情况。

店铺名字起得挺有意思叫:休闲一客,店内服装都是姐们自己去淘换来的休闲类服饰,虽然风格不错,但是也挡不住电商的低价冲击和疫情带来的客流影响。

 

细细品品这个店铺小编认为还是有救,就问了朋友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首先,目前这个店是想办法救活?还是想办法转让出去?其次,是不是必须得经营服装?有没有可能经营别的东西?

姐们回答是最好能尝试救一下,不然店关了她还得另谋生路。至于店里经营什么她到没什么想法,比如必须坚持经营服装什么的,不过最好还是服装行业,毕竟有自己进货渠道,不用从头开始。

加上姐们打心里舍不得自己经营了几年的店铺,已经有一些老客户都成了朋友,还是时不时地到店里逛逛;虽然消费额越来越少,可能几个月不买一件衣服,但是终归是有自己的一个小圈子。

 

小编认为针对这个店铺目前现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跨界”。

服装零售不好做没关系,不靠买衣服赚钱,想办法买其他东西。这个店铺本身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只要加以利用很容易改造成功。

店铺的位置不错,正对扶梯口,上来第一眼就能看见这个店铺店铺并不是没有客流,但就是只看不买姐们自己有个客户的圈子,经常有朋友过来逛逛聊聊消费者逛街从一楼走到五楼基本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店门口商场设置的休息位上总是满满的人

有了这四个基础,就可以考虑从“休闲、小憩”方面跨界经营了,小编建议朋友按照下面思路进行改造店铺和经营方式

把店铺拿出一半的空间设计成休闲茶座,但是不要摆成咖啡厅那样的卡座,要凌乱中有次序。用服装陈列架做区域分割。弄个小小的吧台,只提供咖啡和茶饮,怎么小资怎么来。茶座旁单独设置独立的化妆品小样台,穿插在茶座周围。店名从“休闲一客”改成“休憩一客”,从突出主营休闲服饰变成强调休息、小憩。取消橱窗陈列的服装模特,清理干净橱窗,让消费者直接通过橱窗能看见里面,在橱窗下摆放茶座。

按照这个思路改造完成就是接下来就是经营方式的调整:

朋友的主要工作从做店经营导购改成坐着跟老客户喝茶聊天,聊什么自己想,服装、时尚、化妆、八卦随便。服装经营还是要做的,但是从引导客户主动推销变成坐等,客户不提问的时候不要跟随客户介绍产品,但是进店客户一定要请过来坐下喝杯茶饮。吧台的咖啡、茶第一杯免费,第二杯收个成本价,主营各种小资的花果茶、美容茶、养颜茶、减肥茶。吧台上醒目处设置灯箱,强调免费茶免费咖啡比如“请坐,休憩一下,送您一杯咖啡”。化妆品小样随便试用,有喜欢消费者的也会出售。美妆、美食、旅游、搭穿的杂志架遍布店内。

这样把服装店就跨界成了“沙龙”,初期有效利用自己的老客户圈子,带动店内人流氛围,从主动引导客户改变成让客户主动自找上门。

从推销产品变成推销服务,将客户留下来,很少有人会拒绝店主喝杯免费咖啡的邀请。弱化服装的经营,将价格拉低到成本,以搭穿为契机,销售高利润的饰品、配饰。营造“沙龙”氛围的同时,逐渐导入瑜伽、美容、减肥、美发等其他项目的推介。盈利多元化,在看不见的地方赚钱。

 

服装店经过改造经营一段时间后,效果怎样小编就不王婆卖瓜了;

但是下半年发现朋友把隔壁的铺子也盘了下来打通了,沿用统一的风格装饰和服务方式,另外还单独设置了个小区域做美甲(看来朋友是把跨界经营思路琢磨通了)

据说最近在谈另外一边的铺面,准备继续扩张出个同样风格模式的主打彩妆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