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真正的成为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动力,起到了社会发展第三动力的作用。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的同时,消费的品类结构也在持续发生升级变化,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消费行为由从众模仿型向个性体验型转变。

昨天从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说是中国女性的服装消费潜力巨大,作者佐证的一个重要材料就是男女在服装消费的比例,中国女性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

消息称,从女装和男装的消费金额看,在发达国家高达2:1,也就是说,每当男性花1000元买了一件户外冲锋衣的时候,他的太太至少要花2000块买了N多长裙和开衫。

这个现象并不是仅仅出现在欧美等女性经济相对独立的国家,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丝毫不逊色欧美。

婚后几乎全职在家管理家中财务的日本女性,其消费服装的水平是日本男人2.4倍;韩国男性稍微有面子一点,他们的太太只花了1.7倍的钱在衣服上。

明显经济更加独立的中国女性的服装购买数据,让中国服装行业耿耿于怀,中国女性买衣服的消费仅仅是男性的1.4倍。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在我国社会,婚后全职在家的女性占比超不过20%,甚至在经济生活中女强男弱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但是这些真正经济独立的女人,在服装消费上为什么比不上那些全职在家的太太?我们觉得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中国传统的文化习惯,决定了中国女性贤妻良母的自我定位,她们更倾向对家庭的奉献,更愿意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家庭。

第二、经济独立的女性,才更能体验挣钱的不易,在花费时也更注重投入产出比。

第三、忙于生活、工作和家庭的中国女性,承担了过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个人时间和场合不多,闲暇娱乐的机会有限,所以服装的需求量明显不足。

第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现象,目前中国男性的收入水平并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体面生活,更多工薪阶层的男性择偶的重要因素是女性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这个事实也决定了,全职照顾家庭和自己的女性,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凤毛麟角。

第五、在国内有对女性较为公平的教育环境,男女平等已经深入人心,女性没有畸形的装饰自我取悦异性的压力,所以服装购买更多是悦己悦心,舒适为上。

综合上述的五点,我们并不认为男女服装消费比例不像欧美日本那样悬殊,是中国经济发展不足,或者男女不平等的原因,相反,只有男女平等,女性经济独立的社会环境下,女性才不用以色侍人,才有自信穿着舒适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