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革、黄岩模具、嵊州领带、温岭泵业……在浙江,块状经济是一个地方几十年来积累沉淀的结果。而今,越来越多地方正在思考一个新命题:如何踩准时代步伐,推动块状经济迸发新动能?

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尽管面积只占苍南全县的1%,该镇却凭借“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近年来,宜山针纺织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再生纤维业、针织内衣业两大主导产业,该镇有一半以上常住人口从事针纺织业。2016年该镇荣获“中国内衣名镇”称号,2017年获批创建国家级针织品电子商务质量提升示范区。

17日,宜山镇党委书记陈国子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顺应时代脉动,该镇将擦亮“中国内衣名镇”这块金字招牌,在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上,狠抓质量提升、研发创新和品牌培育,实现宜山针纺织产业“二次腾飞”。

“没有一亩棉花田,小小的宜山却造就了一个‘纺织之乡’。”陈国子介绍,废弃布角料在宜山“变废为宝”,在全国率先引进气流纺先进成套生产设备,形成了布角料经营、再生纤维加工、气流纺纱等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约30亿元。

“再生纤维业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属于典型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陈国子表示,该产业未来发展应是“稳”字当头促增长。

作为“中国内衣名镇”,“全国10件内衣中可能2-3件产自宜山。”陈国子说,在国内市场,宜山针织内衣“四分天下有其一”。目前,该镇拥有针织企业460多家,年产值约40亿元,已成为国内主要针织内衣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集聚地。

同时,宜山拥有网商主体近2000家,是国内电商平台上的“人气王”。陈国子说,“近年来电商销售蓬勃发展。2016年宜山全镇快递单量约2千万单,2018年超4千万单,成为苍南县跻身全国电商十强县的‘幕后英雄’。”

据悉,快速发展的电商产业,亦反促针织内衣产业崛起。“以连锁店、区域代理、电商等方式开展网上网下立体营销,涌现出舒尔丹、追鹿、宝派、绅门等知名品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有助于宜山内衣更好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陈国子说。

在他看来,纺织业和针织业“并驾齐驱”是宜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模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逐渐显现。”陈国子坦言,时至今日,宜山针纺织产业“低小散”发展模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紧箍咒”。

如何破解低端锁定的困局,是宜山针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解题。

“当前仍有不少企业还是‘温水煮青蛙’,而外部环境已是‘山雨欲来风来楼’。”陈国子直呼,从业人员的发展观念亟待革新。

诚然,宜山现拥有一批相对稳定且技术成熟的产业工人,以及完备的产业链。“但‘中国内衣名镇’这块金字招牌并非是一劳永逸的。”陈国子指出,宜山针纺织产业缺乏大企业引领、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土地指标受限制等,都将制约产业发展壮大。

“这好比是‘春秋无义战’,460多家企业各为其利,却没有掌握定价、议价权,陷入无序的‘低价竞争’之中。”陈国子说,产业是人口集聚的基础,从产业引人、环境留人、文化兴人入手,该镇在配齐产业链和丰富产品种类同时,着力在质量提升、研发创新和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宜山针纺织博物馆,以时间为序,呈现宜山针纺织的发展历程;在宜山镇针织园,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在企业中,技术改造正不断提升产能,也吸引来自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专家智囊团前来为产业创新发展献策……这一幕幕转变,源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背景下,该镇针纺织业开始由“市场规模优势”转向“创新能力优势”。

陈国子表示,宜山将规划建设“内衣时尚小镇”,重点对针织产业发展涉及的平台、运营、物流和质量追溯等体系建设进行谋划,继续引导和扶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共同打响宜山针织产业区域品牌。

“此外,我们还设想通过举办针织内衣设计大奖赛,针织内衣面料博览会,邀请业界专家畅谈产业创新趋势等,助力产业创新发展,迸发新动能。”陈国子如是畅想。